乌鲁木齐肿瘤

60后70后的中国女性为何更要注意乳腺癌风险

2022-04-16 07:15:07 来源: 乌鲁木齐肿瘤 咨询医生

60后、70后的中国女性为何更要注意乳腺癌风险?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然而,随着滴滴涕的大量使用,人们开始逐渐注意到了它的危害:致癌、损伤肝脏甚至引起肝癌、暂时性损伤神经系统,甚至会降低生殖功能。 2015年6月16日,美国著名医学新闻网Medscape的头条上,赫然显示着这样一个标题:《长达50年的数据显示杀虫剂与乳腺癌风险相关》。报道称,杀虫剂滴滴涕竟可增加乳腺癌风险高达4倍。 虽然中国已于1983年禁止了滴滴涕用于农业生产,然而,由于滴滴涕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其危害远没有结束。中国是在60-70年代大量生产并使用滴滴涕的,这个时期出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很有可能相应增高。 最近,美国一项持续了50年的研究报道称,美国妇女怀孕时,接触杀虫剂滴滴涕(即DDT)越多,女婴长大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越高,且易患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此外,滴滴涕还与晚期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关。接触滴滴涕最多的孕妇,其子女日后患乳腺癌的风险竟然高出四倍!而如今,中国出生于接触滴滴涕最多年代的人群,已到了中年——乳腺癌高发的年龄。 杀虫剂滴滴涕 滴滴涕,又称二二三(英文名:DDT),化学名称是双对 三氯乙烷。1874年,一位叫席德勒的德国学生无意中合成该物质。1939年,缪勒(PaulMuller)偶然发现这种物质杀虫功能非常显著。 小贴士:滴滴涕并不是敌敌畏,敌敌畏的化学名为2,2-二氯乙烯基二甲基磷酸酯。虽然功能相近,但二者完全不相同。 防治流行病贡献显著,发明者获诺贝尔奖 滴滴涕曾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二战末期,很多地方传染病流行,滴滴涕也因此被广泛运用。仅在1943-1944年冬天,意大利政府就利用滴滴涕对那不勒斯地区的130万人进行了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防治。政府出动飞机大规模喷洒,甚至对着人直接喷洒。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之前感染疟疾的人群有25%,使用滴滴涕后,其感染人数下降到了1%。由于效果十分明显,缪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危害凸显,甚至远没有结束? 然而,随着滴滴涕的大量使用,人们开始逐渐注意到了它的危害:致癌、损伤肝脏甚至引起肝癌、暂时性损伤神经系统,甚至会降低生殖功能。 欧洲首先禁止生产滴滴涕,随后,美国也于1972年开始禁止生产。中国于1983年宣布禁止滴滴涕用于农业。并在近几年宣布禁止滴滴涕用于防污漆等。然而,其危害远没有停止。 杀虫剂是可以在体内存留与集聚的。滴滴涕(DDT)化学结构十分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半衰期长达15年。 近期,美国医学网Medscape发表了一篇新闻,阐述了一项长达50年的随访研究。该研究证实了滴滴涕的高度致癌性,研究显示,怀孕期间大量接触滴滴涕,子女日后患乳腺癌的风险,最高可达4倍,且易患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此外,滴滴涕还与晚期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关。 亚非国家仍在使用滴滴涕? 然而,禁止生产滴滴涕者没想到,滴滴涕被禁止后,竟然有非常多的人表示反对。侏罗纪公园作者克莱顿甚至表示,“禁止滴滴涕也许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原来,在禁止滴滴涕后,疟疾等流行病出现了卷土重来的情况。2001年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条约不得不宣布:在找到经济、无害的替代物前,可暂时不禁止滴滴涕。目前,滴滴涕唯一合法的用途是防治疟疾。由于经济与卫生状况的原因,非洲目前仍在使用滴滴涕来防止疟疾与疫蚊传播。而处在亚洲的印度,至今还依赖滴滴涕作为杀虫剂。2014年的一份报告称,在印度的茶叶样本中,有超过一半含有滴滴涕。 60后70后中国女性需注意乳腺癌筛查 据文献报道,中国是在60年代-70年代大量生产并使用滴滴涕的,这个时期出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很有可能相应增高。而对于患癌风险增加的人群,一般医生会建议定期接受癌症筛查。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经济的乳腺癌检查方式,对尚无乳腺癌症状的女性进行检查,以图早发现早治疗。 三种常见乳腺癌筛查形式 1.临床 检查 临床 检查是指由医生或其他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 检查。医生会通过 触诊或腋下触诊,查看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组织。 2.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筛检。它能发现一些身体尚无法察觉、非常小的 ,它也能发现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钼靶检查在老年女性(>50岁)中发现 的概率要比年轻女性高(<50岁),因为年轻女性 组织更加致密,因此在X光片上,区分正常组织与 组织的难度会增加。 3.磁共振成像检查(用于高风险人群) 磁共振成像(MRI)是指用磁铁、无线电波以及计算机来形成一系列体内区域详细影像的技术,这一技术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NMRI)。MRI不使用任何X射线。具备以下特征的女性适用于MRI检查: 基因变异,如BRCA1和BRCA2基因。 家族史(直系亲属,如母亲、女儿和姐妹)。 一些遗传症状,如Li-Fraumeni综合征和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