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肿瘤

远离肝癌牢记6个雷区个要点

2022-04-19 19:19:04 来源: 乌鲁木齐肿瘤 咨询医生

远离肝癌 牢记6个雷区④个要点!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我国著名的肝癌高发区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浙江的温州,广东的顺德,福建的莆田等。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肝癌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肝癌的病人,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在了解病因前,我们先来熟悉四个病例。 病例一 吴某,男,58岁,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0年,一直未重视,患者有抽烟史30年,每天1包,酗酒史25年,每日饮白酒三两,一年前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依旧未重视,半年前出现肝区钝痛,到我院就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病例二 王某,男,60岁,否认“肝炎”病史,有饮酒史40年,每日饮白酒约半斤,且患者体型肥胖,30岁体检时即发现高脂血症,脂肪肝,当时医生建议患者低脂饮食及戒酒,但患者未重视,55岁确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次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住院,但仍不停劝阻,未戒酒,半年前突然感到肝区疼痛,到我院就诊,查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进一步完善上腹部增强CT等检查,最终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癌。 病例三 孙某某,女,58岁,父亲是丙肝患者,70岁时因“原发性肝癌”去世,患者二十岁确诊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但一直未引起重视,未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肝脏彩超,且患者喜欢高油腻饮食,也喜欢腌、熏、烤制品,体型肥胖,五年前因“呕血”在我院住院,确诊为“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半年前,患者因腹围进行性增大再次入院,查甲胎蛋白及上腹部增强CT,确诊原发性肝癌。 病例四 张某,男,50岁,否认肝癌家族史,否认“肝炎”病史,不抽烟,但有酗酒史30年,每日均有饮酒,饮酒量不定,患者平时喜欢吃腌菜,剩菜,因家庭贫穷,有时食物发霉也不舍得扔掉,清洗后继续食用,半年前自觉食欲不振,消瘦,肝区疼痛不适,到我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上述这四则病例,你能准确圈划出所有与肝癌相关的关键词吗? 诱发肝癌的6个雷区,你中招了吗? 我国肝癌的发病有着显著的地区分布差异性,表现为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我国著名的肝癌高发区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浙江的温州,广东的顺德,福建的莆田等。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肝癌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病史。研究发现,导致肝癌的病毒性肝炎为乙型(HBV)和丙型(HCV)病毒性肝炎。我国肝癌患者中,HBV流行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 为什么HBV与肝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HBV感染诱发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有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病毒DNA整合人肝细胞基因后可激活一系列癌基因,并已发现HBV的X蛋白与其他HBV编码蛋白如前S蛋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HBV持续感染引起的炎症,坏死及再生本身可能使某些癌基因激活,并改变肝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导致细胞突变概率明显在增加。HBV感染可以导致一些抑癌基因失活,导致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失控。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肝癌患者中,HCV的流行率更高,达50%,我国肝癌患者中约5%-8%抗HCV抗体阳性,那么HCV导致肝癌的机制又是怎样?研究发现, ①HCV核心蛋白有致癌作用,核心蛋白可以调节基因转录及宿主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在转基因鼠模型,丙肝病毒核心蛋白可诱发肝腺瘤; ②丙肝发生癌变,均有肝硬化的基础,HCV通过引起肝硬化,造成肝细胞异型增生而间接导致肝癌; ③肝癌的机制,也可能与HCV序列变异逃避免疫识别而获得持续感染有关,与HBV不同,HCV是一典型的RNA病毒,未发现其基因组或片断可整合入人肝细胞; ④同时感染HBV与HCV对HCC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HBV,HCV作用于致癌过程的不同阶段,HBV启动致癌过程,而HCV则促进该过程的发展。 病例一中的吴某和病例三中的孙某某均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黄曲霉毒素和亚硝胺。 我国的一些肝癌高发区,常为气候潮湿的地区。潮湿气候易导致食物霉变,而在霉变食物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往往很高。 研究发现,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素B1-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素B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黄曲霉素B1与肝癌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s、P53、Survivin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发现,黄曲霉素与HBV有协同致癌作用。在HBV-DNA整合的肝细胞中,可以发现黄曲霉素堆积。用探针标记技术已经检测到肝癌组织中的黄曲霉素DNA加成物。HBV-DNA整合以及黄曲霉素与DNA的加成,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子。 另外,腌、熏、烤食物中亚 盐、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亚 盐本身不致癌,但在亨调或其他条件下,可与氨基酸发生降解反应,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病例三中的孙某某喜欢腌、熏、烤的食物,病例四中的张某有食用霉变食物的病史。 第三,酗酒与吸烟。 饮酒通过以下3种途径诱发肝癌: ①酒精引起肝硬化,然后引起肝癌。 ②酒精本身作为一种致癌源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引起肝癌。 ③酒精性肝病的进展与其他肝癌危险因素有关,如HBV、HCV。吸烟则是通过 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含有多环芳烃、亚硝胺、尼古丁和 等致癌物质)直接损害肝脏。 病例一中的吴某,病例二中的王某,病例四中的张某均有抽烟和(或)酗酒。 第四,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包括肝癌在内,多种恶性 都表现有癌家族聚集现象。表现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 一种或几种解剖部位类似的癌;且亲属关系愈密切,患病率愈高。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病例三中的孙某某,父亲因肝癌去世。 第五,饮用水污染。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肝癌高发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就已经发现水质的污染与肝癌发病相关。根据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0-19/10万)。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微囊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 第六,其他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如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是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另外,最近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在环境和遗传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多基因的突变和异常累积而引发的,包括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细胞信号传递途径的异常,细胞周期、凋亡和衰老调节的异常, 新生血管的形成等,有些机制是肝癌特有的,比如病毒感染,有些机制则是所有恶性 所共有的。 以上四个病例,每一位患者都不止一种致癌因素,有的三种甚至更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肝癌的发生。 预防肝癌,记住这4点 1.HBV和HCV患者,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和(或)丙肝病毒定量,甲胎蛋白,肝脏彩超,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千万不要随便停药。 2.戒烟戒酒,适度运动,低脂饮食,不吃腌、熏、烤及霉变食物。 3.保证充分睡眠,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 4.不要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比如池塘水。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