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关注月6件事让你得肺癌
2022-04-19 15:40:29 来源: 乌鲁木齐肿瘤 咨询医生
每年的十一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作为当今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每年有大约12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而且近年来肺癌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此,搜狐健康整理相关内容,希望为广大网友在预防肺癌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我国肺癌发病有五大特点 发病率不断增长 我国于1980年、1994年和2005年进行了三次全国人口死因调查。第三次全国人口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癌症已经跃成为第一位,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在癌症死亡中,肺癌的构成比排在首位。回顾三次全国人口死因调查的数据,1980年肺癌死亡率是5.5/10万,1994年上升到了18/10万,2005年已经上升到了30.8/10万,而且我国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2008年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肺癌已经替代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北京市每年都会发布北京人健康绿皮书,从这几年公布的北京居民疾病谱与人口死亡原因的资料看,癌症的发病与死亡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过去的十年中,癌症的发病率在以每年增加2.58的速度上升,其中肺癌发病率尤为明显,而肺癌死亡率已经是其他几个常见癌症死亡的总和,。男性人群中每4个死亡人中就有1个是死于癌症,每3-4个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肺癌。女性人群中每4-5个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肺癌,现在,北京市癌症的第一杀手是肺癌。 我们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几个特点:第一,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长。第二, 发病年龄年轻化。第三, 女性肺癌发病增长比较明显。第四, 肺腺癌增长比较明显。第五, 早期诊断率与过去二十年比较提高得不多。 吸烟加上"六化"导致肺癌高发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到20倍,同时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如果每天抽烟25根,连续抽烟20年以上,肺癌的发病率就是十万分之227,如果每天抽烟15根到24根,肺癌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39,如果每天抽1到14根,肺癌发病率会降低到十万分之75。 肺癌发病增高与"六化"也有关。 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是很重要的因素。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北京市人均寿命预计值已经近80岁,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自然增长是恶性肿瘤这一生活方式疾病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癌症死亡居65岁以上人群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因癌症死亡人群中,每死亡4人中,即有一人是死于肺癌。从这一点看出: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肺癌又是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肺癌的发病是城市高于郊区,郊区高于农村。越城市化、工业化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样给我们带来汽车尾气、家庭装修等一系列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各家的取暖设施,煤气、锅炉,这都是现代化大都市在健康方面的死敌。 农村城市化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市的健康危害因素也逐渐开始影响到了农村。20年前的北京二环以外还能见到农田,今天北京五环以内也都被高耸的楼群和各大企业基地所占据。从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2005年农村40岁以上居民死亡原因排序中,恶性肿瘤已经跃升为第二位,仅位于心脏病之后。 环境污染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对健康很重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都已经成为癌症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FDPageBreak} 生活方式不良化:中青年人吸闷烟,喝闷酒,特别是当工作、事业、婚姻、家庭、生活遇到不顺的时候,精神压抑和抑郁,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都会带来"污染",从而导致免疫机制下降而引发疾病。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人群健康体检的意识差,往往临床确诊多是肺癌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的时机。 医学现代化:医学现代化使我们认识疾病、发现疾病和诊疗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以前肺癌很多是由于医学诊疗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不到位,而没能及时发现,或是诊疗水平被医生误诊为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现代的诊疗技术会发现原来许多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其实就是肺癌。随着新一代螺旋CT扫描机和正电子计算机扫描技术(PET 或PET-CT)的普及和推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医务人员对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等,使早期肺癌的确诊率有所提高。 因此,广大民众预防肺癌就应当从戒烟、戒酒、保持愉快心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要预防被动吸烟———二手烟入手,重视并坚持每年做健康体检,照胸片正侧位检查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就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医务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教师在控烟方面更应该起表率作用。 烟草等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导致肺癌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肺癌的发生几率要比没有吸烟的人,或者没有二手烟接触的人高出非常多。并且二手烟比一手烟更可怕,烟草中的有害成分更容易被吸入到肺组织的深部,也就是细支气管和肺泡,对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这已经被很多的研究结果证明。所以,二手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烟草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对健康带来危害的物质高达上百种,跟肺癌相关的致癌物质有69种,二手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和一手烟的有害成分是一样的。 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女性长时间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肺癌几率是没有遭受二手烟暴露的2-4倍。在我们国家,男性遭受二手烟的比例达到60%,而女性遭受二手烟暴露的比例接近70%。在我国,在工作场所、公众场所和家庭居室的二手烟暴露现象不容忽略。这几年在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呼吁通过立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就是让不吸烟的人少遭受二手烟的健康危害。 另外,肺癌是一个生活习惯积累造成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致癌物质毒性累计超过十年以上有可能诱导出肺癌,包括环境因素、汽车尾气、化学毒物、农药残留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的支气管黏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复刺激才能最终形成恶性肿瘤,所以我们要强调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像SARS和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感染后很快或近期就发病。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呈现一个滞后的过程,有可能在吸烟或遭受烟雾污染20年、30年,甚至40年以后才显露出来,随着人体中烟草致癌物质的累计效应,烟民烟龄和年龄的增大,逐渐成为肺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我国厨房的油烟污染、国人喜爱的煎炒烤炸的烹调方式也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包括厨房通风补偿,烹调油温过高,抽油烟机不达标等都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小环境污染因素。 有研究证明,接触烟草或者其他环境致癌剂10-20年,可能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我们都知道肺癌是一个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有些烟民会说不是所有吸烟的人都得肺癌,只是一部分人得肺癌,其实这跟个体有关系,烟草中的致癌剂为间接,进入体内后需要在人体中经致癌转化酶活化,活化以后成为直接致癌剂才能致癌。所以烟草中的致癌体是一种间接致癌体,通过体内的转化酶转化以后,会变成直接的致癌体。同时体内还有一类致癌剂分解酶,致癌剂分解酶能分解烟草、环境中的经致癌体活化酶活化以后的直接致癌剂,并把它们分解、排除到体外。 所以得不得肺癌,跟人体中分解酶系统有没有遗传缺陷或者是后天缺失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个人由于先天有缺陷,体内致癌剂分解酶功能异常或缺失,同时又吸烟,这种人患肺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当然,已有的研究也证明:即使致癌剂分解酶功能基本正常的个体,如果长期吸烟他患肺癌的风险也会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长期过程,这些致癌因素中,对于某一个个体,可能是某一种致癌因素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对应所有的病人。就像烟民的主要致癌因素肯定是烟草,而长期职业性暴露的人群,就是另外一种肺癌。还有不吸烟的女性长期吸入油烟,患的肺癌就和油烟中的致癌物质有关。${FDPageBreak} 哪些症状意味着肺癌的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我从事肺癌防治工作已经有25年了,从医学发展的历史和对癌症认识的过程来看,包括各种治疗的效果来看,越早期的癌症,临床治疗效果越好。所以预防癌症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如何早期发现肺癌?第一,从政府层面和肿瘤防治工作者来讲,要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比如每天吸烟20支、烟龄大于20年的中老年人群,要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以前我们经常讲到的胸片正侧位检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早期肺癌漏诊,现在我们建议对高危人群应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 第二,病人如果有临床症状以后,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如果你是一个烟民,以往咳嗽方式和习惯突然出现了改变,咳嗽性质、咳嗽声音不一样了,一定要重视;如果你以前只是咳嗽而没有痰,现在咳嗽加重了,而且有痰了,就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如果反复出现同一部位的肺部炎症,也要考虑肺癌的可能,要到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 第三,没有吸烟史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而且合并有血痰的症状,也要警惕,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胸部CT扫描检查对于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而早期中心型肺癌则依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痰细胞学检查。 如果你有刺激性咳嗽、血痰、胸痛等呼吸系统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首先胸片正侧位检查,发现肺部有问题,要尽快行胸部CT扫描检查。 另外,临床其他学科的医生也要加强对肺癌的认识。目前从事肺癌诊疗的医生主要是胸外科、呼吸科和肿瘤科的医生,而许多肺癌患者首诊并不是在这些科室,而是在其他学科门诊就诊。如肺癌出现骨转移的患者会先去骨科就诊、许多肺癌患者是因为颅脑转移在神经外科就诊后发现肺部病变的、合并有胸痛的肺癌患者也有可能先去看心血管内科医生。所以所有临床各科医生都应该关注肺癌的早期症状。 筛查肺癌:CT比X光更有效 40岁以上者每年做一次 近年来,治疗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宫颈癌等多个领域纷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延长。然而,发病率名列前茅的肺癌患者生存期却没有得到明显改观。据统计,5年生存期的肺癌患者仅有10%—15%。其最主要原因,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生存期长短。 在我国,通常早期肺癌治疗花费约为几万元,且有可能获得治愈;而中晚期肺癌治疗的费用可达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且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前者。因此,要想在与肺癌的斗争中占得上风,早诊早治是关键。 一直以来,用胸部X光片来筛查肺部疾病(包括肺癌)是应用最普遍的体检项目。但最新研究表明,用CT筛查肺癌更有效。发表在今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将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5万多人随机分到CT组和胸部X光片组,前者每年做3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后者每年拍3次胸部正侧位X光片。5年后发现,CT筛查将肺癌的死亡率相对降低了20%,而X光片筛查仅能将肺癌死亡率降低6.7%。 鉴于CT筛查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优于胸部X光片,建议40岁以上者每年至少做一次胸部CT,高危人群(包括有肺癌家族史、吸烟等)则应该半年做一次胸部CT。一般来说,CT对于周围型肺癌最为敏感,增强型CT对于3毫米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90%,对于1厘米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可达95%。 如果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的中心型肺癌,早期CT往往看不到病灶,这时诊断更有赖于支气管镜和痰液检查。因此,如果病人属长期吸烟者等高危人群,有反复咳嗽、血丝痰、咯血等症状,但CT没有发现病灶,应该做痰液检查及支气管镜来帮助诊断。 对于CT发现肺内有可疑病灶的患者,明确其性质非常重要,进一步检查包括: 1.通过验血,筛查肿瘤标记物。 2.抗炎治疗2周,然后复查CT。 3.如果病灶未见减小,应除外结核,同时做PET—CT及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可选择的方式包括:痰液检查、经皮 肺穿刺、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气管镜等,必要时需要做手术治疗兼诊断。 有的病人肺内发现了小病灶,又具备肺癌危险因素,抗炎无效,排除外结核后,应高度怀疑肺癌,在难以明确病理的情况下,应考虑做手术。对此,很多病人难以理解,其实这方面是有很多惨痛教训的。曾有一位60岁的女性,有咳嗽症状,肺上发现一个1厘米大小的结节。经过抗炎治疗后,咳嗽消失了,当地医生跟她说没事,未进一步检查。不到一年,病人开始憋气、乏力、食欲下降,再一检查,肺癌已经全身扩散,到达晚期,并且错失了手术的机会,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并不是说肺部但凡发现小结节都需要手术。有的病人不具备肺癌危险因素,结节是孤立的、小于5毫米、边界光滑,且定期检查没有变化,就可以随诊观察。 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将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肺癌监测手段,帮助人们将肺癌消灭在萌芽之中。
TAG:
上一页:肺癌六大高发人群大盘点
下一页:肺癌关注月八成患者或为吸烟致癌
相关阅读
- 2022-05-02快速上手臂南:中国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2022-04-19肺癌靶向治疗药应该怎么吃
- 2022-04-19肺癌靶向治疗能活几年
- 2022-04-19肺癌靶向治疗肺癌治疗药物2019新进展
- 2022-04-19肺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 2022-04-19肺癌靶向治疗相关安全问题